開示

乙巳年華嚴行願法會(第二天)開示- 僧徹苑長

「我今灌沐諸如來,淨智莊嚴功德海,五濁眾生離塵垢,同證如來淨法身。」每年佛誕節時總會聽到此浴佛偈,其實我們不只在浴佛時可以念誦、憶持此偈頌,其實更應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此佛語的體、相、用,從而培養內心的佛性。 首先我們學習、依止三寶是「體」,通過日常學習佛法、憶念佛語、繼而將佛法薰習於心,猶如存儲硬碟中的資料對電腦的重要;其次是「相」,我們參與法會、在修持過程當中透過體悟佛經中的名詞、義理,修證如來的真實義;最後是「用」,四句偈中的「我今灌沐諸如來」要時刻提醒自己禮敬諸佛的功德、要尊重自己,對自己有信心;「淨智莊嚴功德海」是指遠離惡法才能漸入莊嚴境界,如每日沐浴清除污穢以保持潔淨;「同證如來淨法身」指如來的慈悲與智慧是廣大無垠,透過每年浴佛的歡喜心培養,便能加強自己對佛法的信心,也能漸漸與佛智相應,在此祝福大家在佛誕中的所見所聞,都能善法增上,信心增長。 2025.05.04

乙巳年華嚴行願法會(第一天)開示- 僧徹苑長

各位成為今日東蓮覺苑佛殿重啟的第一批嘉賓!因為主座大殿由2023年10月下旬開始,封閉作保養維修,以配合第一期古蹟修復工程的進行。為了佛殿的重啟,職員及義工菩薩都籌備許久,願莊嚴的壇場讓大眾生起歡喜心。 一連三天的華嚴行願法會將由法師領眾唱誦及頂禮《大方廣佛華嚴經.普賢行願品》、《華嚴寶懺》及「華嚴字母」。《普賢行願品》提到,普賢菩薩的「十大行願」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目標和範圍,培養智慧心性。普賢十願中的「一者禮敬諸佛」,教我們依佛法互相尊重,增強面對無常的堅毅力,同時抱持歡喜心,將祝福遍灑各個角落。 佛法講求凡事因緣和合,因緣具足了才能有所成就,從中亦可培養善念和清淨心。即使面對無常,我們亦應用清淨心對待,從中學習,一點一滴地累積智慧。若想提升智慧,大眾可在法會唱誦期間,專注地聆聽法師的唱誦並依文觀想,必可開啟智慧。 當我們有了智慧,便會懂得辨別善惡,保留善處,摒棄惡念。當然,若我們對佛法的堅信力不足,便很容易受外境所影響,甚至跌入漩渦。相反,若堅信力和智慧具足,便能心定神閒地面對無常。 影片重溫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6Y6mgXsuw2Q /2025.05.01/

建苑九十周年誌慶─傳授 瑜伽菩薩戒會後記

「瑜伽菩薩戒」是為成就十地菩薩修行而立的必守戒律,乃實踐菩薩行,趣向佛道的又一個起點。欣迎東蓮覺苑建苑九十周年,本苑於去年12月15日與佛教法相學會及覺醒心靈成長中心共同成就,啟建「建苑九十周年誌慶─傳授瑜伽菩薩戒會」,以莊嚴佛子身心,圓滿菩提。 此次戒會恭請衍空法師擔任得戒和尚、僧徹苑長擔任羯磨阿闍黎,及智仁法師擔任教授阿闍黎。整個戒會莊嚴神聖,戒子無不收攝身心,珍重這次難得機會。僧徹苑長告誡戒子應學懂發露懺悔,不敢復作,並需以慈悲心對待別人,多體恤和幫助身邊的人;又鼓勵戒子定期誦戒,深入和憶持戒文。苑長說:「大眾謹記堅持攝善法、攝律儀,饒益有情。法隨法行,精進勇猛!」 戒子受戒前,必須出席九課的戒本講習班,及儀範指導,以深入理解戒文內容。戒會當天,共有115位戒子齊集「蓮覺紀念堂」,大家均以歡喜心虔受瑜伽菩薩戒,有行動不便的戒子更堅持跪拜,亦有戒子忍受著身體的不適堅持至戒會圓滿,足見戒子的大願力。最後,感恩眾法師的帶領,和眾導師講授戒文,以及多位義工菩薩的護持,成就了這次莊嚴殊勝的戒會。

乙巳年新春祈福法會 過堂開示 – 僧徹苑長

今日是本年首次和大家見面,相信大家在春節期間都忙着與長輩、親朋好友拜年、見面,亦會準備不同的過年食品款待來拜年的親朋好友。「見面」二字其實包含了歡喜及慈樂,因為我們在見面時會產生很多的想法和做法,希望以好的儀容與對方交流好的話題,能夠好好款待對方。若未有妥善處理,便會失禮,乃至失望。 佛陀教導大家在每次見面時,都要懂得惜緣、惜福及結緣,當人與人之間能夠以歡喜、惜緣的心珍惜見面的機會,便是將佛法融入生活之中。其中「生活」二字,是指我們每時每刻、每一個念頭,每一個動作,都要有慈悲與智慧。 祝福大家在這個新春中,互相見面,互相合掌,互相慰問,互相交談,並能夠建立美好的善緣,珍重及珍惜這些善緣。 2025.02.06

甲辰年酬佛恩禮供三寶諸天及全年共修圓滿佛供法會過堂開示 – 僧徹苑長

春回大地,萬象更新,當大家能用慈悲智慧的因果法去對待天氣節令、人與人、時與刻交替,這樣可使你長壽富裕。如不懂如何對待,便很難有幸福長壽。因此,慈悲智慧就像康寧福壽,我們可以用佛法來培養和祈求。  農曆新年又叫春節,發生於嚴寒與春暖交替之間,是中國傳統節日,大家都特別重視。不論是親朋戚友來拜年,還是去親朋戚友家拜年,都是互相恭敬、慰問,彼此多些慰問便會和諧歡喜,互不慰問就會冷漠,漸漸便沒有了慈悲。因此,拜年就是培養慈悲,懂得對待便是代表智慧。  《齋天科儀》提到:「今我道場、敷設供養、燃種種燈、燒種種香、奉種種飲食」,當中的「今我道場」除代表現前供天的場地,亦代表道心,即在在處處是佛教徒,在在處處都可供佛、在在處處都是寺院。寺院代表清淨,不只是來到硬件的道場,是從行理中,事理兩者結合,兩者體會,今個新年便會過得更歡喜。我們除了宴請親朋外,亦可準備鮮花香果供佛;如家中沒有佛像,亦可將花果供於桌上讀經。佛教徒懂得修持、便是懂得歡喜、懂得因果。  祝願大家在今個新年,由初一開始求得智慧和慈悲,因為你們有了佛法的真言,希望你們能依教奉行,歡喜修持。 2025.01.28

甲辰年梁皇寶懺法會(第四天)過堂開示 – 僧徹苑長

由於這兩年復修工程的緣故,東蓮覺苑的法會大多改為在弘法精舍舉行,路途因而較為遙遠。去年與今年,我們也是利用兩個星期六、日舉行梁皇法會,所以時間較為長一點,大家也很發心一起參與。 大家很歡喜去參加佛教的禮懺法會,因為在禮懺當中的唱誦、禮儀過程中,只要依文觀想,從讀誦懺文中深入了解,便會發現大部份內容是請大眾當心「因果業報」的道理,其實這就是說明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。 從出生、成長、學習到投入社會工作,我們遇到了佛教,見到法師發心出家修行;在家居士發心學習、護持佛法。大家也是依循人生目標而精進行道,所以懺悔法門可以說是「不生懊惱,心生歡喜」,因為從禮懺中大家明白到如何改進自己的缺點和弱點;同樣也需要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優點及長處。 很多時候,自己的缺點會為他人帶來不便及煩惱,所以在禮懺的過程中,我們認識到如何去改善弱點,也就是我們過往所積累的「習氣」。這些習氣及習慣需要在禮懺法門中修正過來,透過懺悔便得清淨,清淨故得自在。這種清淨與自在,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目標。在成長及工作中、人與人的相處當中,也應該要帶給別人歡喜、帶給別人慈悲,令到自己能安心,也讓別人接受,這種相處模式自然能建立起人與人的誠信,從而歡喜合作、歡喜行事、歡喜溝通,那我們的工作和環境便會有和諧、和樂自在。希望各位能理解這禮懺背後的目的,也祝願各位在來年更精進勇猛,也有更多的正能量去推進人生。 2025.01.14

甲辰年梁皇寶懺法會圓滿日午齋開示 – 僧徹苑長

關於瑜伽燄口佛事 大家都經常参加瑜伽燄口佛事,香港除了有現時主流的外省唱誦燄口,還有本土的廣東燄口,兩者依據的版本有著明顯區別,廣東燄口的依據版本是由蓮池大師撰寫,分別有「雲棲版」和「鼎湖山版」;而現時道場的外省燄口是依據寶華山的祖師編寫,這個版本其實是從蓮池大師的「雲棲版」中加以重編而成,所以兩者的唱誦內容都是類近的。 雖然外省與本土燄口儀軌的結構,以及流程上存有分別,但兩者的功德同為殊勝的。因為祖師編下的儀軌、唱誦都是如法行儀,因應當時因緣而製定的,所以我們在學佛時,不應對儀軌、唱誦、經本生起分別心,而是要學習有一個隨喜的歡喜心。 燄口可以對治下「三惡道」之中墮了餓鬼道的眾生。大家都有聽聞過目犍連尊者救母的故事,因為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,他曾請求佛陀開示,希望有一個可以拔度下惡道眾生的法門,所以便有瑜伽救拔的陀羅尼經,而瑜伽燄口就是依據《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》而撰寫的儀軌。 我們希望透過燄口,培養大家有普利十方的慈悲心。在佛門中,「普」一字代表平等無分別、普及的意思,亦可解作「普利」、「普請」、「普度」等。此外,燄口是屬於普度法門之一,燄口的前半內容是依據佛法義理來供養三寶,所以亦有「普利」和「普念」的意思,透過「普利」和「普念」的因緣來普度下「三惡道」的眾生。其中,「普利」的「利」就是依據佛法來利樂有情。因此,我們在種種的佛事中,有禮懺、誦經,亦有在先人去世後,請法師稱念的《三時繫念》。在寺院早晚課的《晚課》中,亦有「放小蒙山」。其實種種法門都是讓我們起平等心來利樂有情,所以希望大家在參與燄口法會中能夠起平等普渡眾生、利樂有情的心。同時,這個法門亦能增長每個人的歡喜和布施,漸次養成佛教的慈悲與智慧。 祝福大家。 2024.12.29

甲辰藥師佛七法會(圓滿日)藥師如來聖誕開示- 僧徹苑長

各位菩薩吉祥: 今天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聖誕,由農曆正月至年尾臘月,有不同諸佛菩薩的聖誕、出生和成道的日子。很多道場會在這些日子中舉行祝聖的活動,我們平常人生辰會有不同的慶祝方式,譬如邀請家人朋友一起團聚享用生日飯。也有一些人比較特別,他們希望在這特別的日子,提升自己的心靈、心性,做有意義的事,譬如參與義工、布施、護生等的活動去紀念生辰。 為了提升各人的心性,道場會在諸佛菩薩的各種聖誕日召集信眾來修持普佛。所謂的普佛就是普禮諸佛,借以培養修行,累積福德資糧;參與佛教的儀式,提升個人的宗教情操,並以禮懺、念誦聖號的方式積累資糧,以培養心性的清淨。 那麼在佛菩薩的聖誕日中累積的功德是不是比較殊勝呢?在佛經中常鼓勵各位善信修集功德,比如在藥師經及藥師懺中有提及,有因緣可以供養四十九盞大如車輪的藥師燈,大如車輪是什麼意思呢?在印度時代有幾種的車,分別是羊車、馬車和大白牛車:羊比較細小,能乘載的貨物和速度是有限;馬車則速度和乘載的人員屬於中等;而大白牛車是什麼意思呢?人們往往認為淺色的肌膚或白色是最為尊貴的,故佛陀隨順這種思想,以羊車、馬車和大白牛車比喻三乘四果的佛法:即人天乘、聲聞緣覺和佛菩薩,而四果便是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及阿羅漢。 因應各人的因緣、能力去供養四十九盞的藥師燈,這種光明就是代表智慧與慈悲的力量,不是單依據一人之力,是需要集合眾人和樂的力量而成。就算自己不作供養,也要學會隨喜、鼓勵別人去收集種種的功德,這一種志向的心就能讓我們向三乘四果的道路上一起前進。今天是藥師佛聖誕,我們多念藥師佛的聖號、或念誦金剛經、藥師經。念誦經文是學佛修行的理論,透過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與培養悲智願行,解行並重。最後,在藥師聖誕中祝福大家心生歡喜,擁有光明的人生,感恩各位。 2024.12.17

甲辰年七月初一金剛會共修(下) – 僧徹苑長

在《金剛經》末後有〈金剛讚〉,讚的第一句就是「斷疑生信」,指示我們先要斷疑。但是眾生有很多的疑問,在兜兜轉轉中未能衝破,結果停留在因緣中,未能推進學佛。 道場會有不同的共修,有誦經和拜懺,目的就是希望以法會友,匯聚同修一起分享及檢討,從而有所得著,生起信心。我們在誦經當中,聽到法師的一偈一語亦會有得著。但這個得著不要只向師父尋求答案,而要提起精神,憶述經中內容,就能真的做到「深入經藏」,一字一字地投入經中,堅固信心。 讀經的好處、功德,就是在於在煩惱起或運用佛法的時候,我們懂得佛經所說的道理,然後演繹或說明給有緣人聽。其中最重要的,亦是要說明給自己聽。人生就是我懂得的就去分享;不懂得的便去繼續學習,功夫不足的地方要乘因緣良機培養起來。因果是不能夠逃避的,我們要勇敢站起來面對因果,以純正的態度學佛。 2024.12.01

甲辰年藥師佛七法會開示 – 僧徹苑長

在藥師佛七法會,我們會禮誦《藥師寶懺》及稱念藥師佛聖號。究竟是念誦「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」、「藥師琉璃光如來」,抑或是「藥師如來」才是正確的藥師佛聖號? 或許我們可以從聖號的結構去探析。聖號的首二字為「南無」,中間為佛的通號或別號,結尾為「佛」或「如來」。如四大菩薩的別號代表了悲智願行,而佛法亦能夠培養我們有悲智願行的莊嚴功德。稱念「南無」則表示我們至心皈依,每個聖號皆是殊勝的。「藥師」二字代表藥師如來施予法藥,療癒眾生身心的病苦,令眾生獲得智慧,遠離煩惱。藥師佛以「琉璃光」示現莊嚴的德相,其通透的本質是究竟無障礙,能遍照十方,祛除眾生的煩惱。「如來」則表示佛的智慧法身、報身、應身,能遍一切處,無來亦無去。 透過唸誦聖號,可以讓我們學習如何通達佛法,去療治眾生心身之苦,就如《藥師經》提到,要用歡喜慈悲的心去對待生活,明瞭生活就是修行,所以吃飯、行路也是生活,也是修行,這是悟道最快的法門。若在修行時有障礙未能通達,便要尋找方法提升改善自身。 《藥師寶懺》提醒我們該如何將佛法融入生活,及提升自己的心性,並要避免在生活上有過失。四眾弟子應時刻互相勉勵、提點、齊心、協力、隨喜、教誡,令佛法興隆,讓社會和樂自在。日後大家在稱念「藥師琉璃光如來」聖號時,當保持至誠的心,當可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。 2024.10.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