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巳年 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日法會 開示 – 僧徹苑長

今天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聖誕。觀世音菩薩其實早已成佛,過去「正法光明如來」,現前「觀世音菩薩」,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會有雙重身份?那就如移民他鄉的人回流到故土,皆因「不捨」、「牽掛」二字。

觀世音菩薩不忍眾生苦,故「倒駕慈航」繼續留在娑婆世界聞聲救苦,在普門品中提及「妙音觀世音,梵音海潮音,勝彼世間音」,觀世音菩薩不斷觀察眾生的音聲,尋聲救苦,依眾生而生起大悲心。

觀世音菩薩時刻都慈眼視眾生、牽掛眾生、關注著世間眾生的一舉一動,凡夫少不免犯錯、犯錯就後悔不已。在大悲懺中有一句「懺悔發願已,禮敬三寶」,即犯錯後需要懺悔並調整內心的心態後才能發願,所以懺悔也是一件好事,能知自己內心有所缺少和錯漏之處,才能增補。

很多人認為菩薩與眾生的關係,是從上至下:猶如師與生、父母與孩子、主管與下屬,站在受助的那邊是「眾生」,施以援手的一方是「菩薩」;其實各位可以轉換這種立場,當我們有能力去幫助眾生時,當下就是菩薩,在幫助的過程中更能增長智慧,累積福德資糧。

在普賢行願品中,普賢菩薩為什麼教導我們要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德相?因為這是一種修行的法門,我們透過互相隨喜、以慈悲心聆聽對方的說話,聽到自己不如意的說話,生起煩惱時就以智慧去過濾;聽到佛法的殊勝就以隨喜的心去讚嘆、以歡喜心去修持,盡心去敬佛、敬法、敬僧。

我們在今天的這個法會中,持大悲咒時,嘗試用心去觀想、體驗,在咒中收攝身心,在每個呼吸停頓的銜接,緩衝過程中鍛鍊身心;在拜佛的動作中口念聖號、心存敬仰和感恩三寶的心。禮懺、法會唱誦當中,每個人以不同的福德因緣來感受、學習,提升智慧、圓滿生命,祝福大家,阿彌陀佛。

2025.07.13